中国男足国家队观看《夺冠》,外界或许只是觉得"男足

作者:文章来源:极速直播吧发布日期:2020-10-12 09:04:32

来源:德兴社 马德兴

在上海集训的中国男足国家队10月9日已结束历时六天的短暂集训。因此番并无正赛任务,加上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因而关注度并不高。而且,现实社会中,由于男足竞技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因而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不招人待见'的境地。即便是集训期间国足集体前往观看影片《夺冠》之举,也依然遭到不少'键盘侠'们的猛喷与挤兑。

不过,当中国男足集体前往观看《夺冠》时,外界或许只是觉得'男足就应该向女排好好学习',丝毫不会在意主帅在从里皮换上李铁后中国男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所发生的诸多变化,更不会在意男足国家队观看《夺冠》的真正用意。因为这么多年来,竞技足球、竞技体育'成败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早就根深蒂固。在中国男足需要用未来竞技场上的成绩来佐证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之前,现在的这支'新'男足国家队更为注重的是'团队建设',当然,在国足发生变化、并通过绿茵场展现出来'团建'的效果来之前,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新'国足前所未有重视'团建'

李铁接手国足之后,相信至今N多人依然抱有这样的疑惑:'李铁能行吗?国足能有戏吗?'答案当然只能等40强赛甚至12强赛结束之后才能给出。但在国足出战40强赛前,首先需要的是让国足如何真正地捏合到一起。记得球星德罗巴数年前在上海申花队效力期间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曾有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讲话:'中国人对足球的理解就是:今天找11个人来、明天就要把比赛赢下来并夺冠!'此话深刻地揭示了N多国人对现代足球的认知,即便是现在,依然也可以说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可是,11个人在一起仅仅只是'聚会'而已,只有11个人的心在一起才是'团队'。如何让11个人的心在一起?这就是'团队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当下的商业圈、经济圈很是流行'团队建设'一说,但与足球界的'团建'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足球领域内的'团队建设'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已经开始了,而且还是当年率阿贾克斯重夺欧冠的荷兰著名教头范加尔率先提出足球领域内的'团建'观点,并明确表示无论场上还是场下,'团队建设'都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荷兰已故功勋教头米歇尔斯更是在本世纪初专门著书《Team Building(团队建设)》,专门为足球的团队建设下了定义。

听上去,好像'团建'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譬如,以前的国家队也有所谓的'团建',就是将国家队的规章制度、奖惩进一步细化,规定不许染发、不许纹身等等,而且规矩是越定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现在的国足主帅李铁才刚刚进入国奥队、国家队之时,笔者所见到过的规定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大纪律五项注意',相对比较简单。至国足时隔15年、在2016年重返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之前,国足的纪律规定已是一个八开本、厚达15页的小本本了。很显然,这些所谓的规定与足球本身相去甚远,更与足球运动项目的'团队建设'真谛毫不沾边。

正如米歇尔斯所说的那样,'对一支球队而言,技战术整体实力正成为决定胜负的更关键的因素。但除了技战术之外,足球领域中还有其他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正是合理建设团队方法的基础。如果你想从事一件事、做成一件事,首先需要好好分析,研究它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团队建设'之于足球的重要性。之于中国女排,技战术整体实力当然是称雄的更关键因素,但只有技战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男足国家队观看《夺冠》,恐怕对球队的整体技战术并无多少参考价值,但通过观看却可以领略和感悟到技战术以外更多的东西,对于'团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更大。这恐怕才是选择在此时观看的原因,更应该说是中国男足国家队'团队建设'的一种手段与方式。

对现在的这支中国男足国家队来说,'团建'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髦词',它不是通过一起吃吃饭、聚个餐,碰个杯、喝点小酒,抑或其他某种方式就可以完成的。范加尔就曾在欧洲教练的一次论坛上有过这样的讲话:''哦,我们开始来搞团队建设吧,或者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吧。'不,'团队建设'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训练日程上,安排某一天的某段时间譬如上午10点至11点进行团队建设,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团建'第一步用标识取代大横幅

从最初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再到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的'认真对待训练中的每一分钟'、到出征韩日世界杯赛之前的'打出好的作风、力争好的成绩、全面学习、充分展示'、再到韩国西归浦基地里的'团结就是力量、态度决定一切';从阿里·汉接手后的'卧薪尝胆,立足世界'、'贯彻'三从一大',刻苦训练进取','珍惜训练中的每一分钟',再到朱广沪时代的'冲击07亚洲杯,圆梦10世界杯',出征2007年亚洲杯赛之前的'信念坚定,纪律严明,作风顽强',再到出战2008年世界杯预选赛之前的'赤胆忠诚、钢铁意志、敢打敢拼、勇争第一',再到2008年底的'新国足、新起点、新目标,齐心协力、重振国足';从2009年高洪波时代的'为中华民族的自尊而战'、2010年底出征卡塔尔亚洲杯之前的'夯实基础,从现在做起;超越刘翔,从我做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到2011年6月份卡马乔接手之前的'为中国足球的理想而战'、'中国队,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团队',再到卡马乔上任之后的'为中华民族的自尊而战'……

笔者跟随中国男足南征北战几乎一场不落已超过20年,每每观看国足训练、比赛,总能够在训练场边见到各式各样的标语和大横幅,而且几乎是一次集训换一个标语或者是换一个口号。一度,笔者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假设把过去这么20多年来中国男足国家队所有贴出的标语和大横幅积攒起来,应该够申报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但现实却是:口号与标语一个比一个震天响,成绩反倒是一年不如一年!

今年以来,'新'国足连同此番上海浦江集训,先后组织了四期集训。笔者注意到,不管是在广州、迪拜抑或三亚,国足的训练场边始终只有'团结是铁(Tie together)'这样一个标识。不仅如此,在标识旁也印上了中国队的赞助商标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小小进步!过去这么多年,中国之队的赞助商已换了一茬又一茬,除了比赛场地的广告牌之外,能在训练场边放上赞助商名称或标志的时候,寥寥无几。缺乏对赞助商的起码尊重不说,更加叠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与态度,这与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所提倡的'尊重'完全是格格不入。

选择'团结是铁'作为这支新国足的核心指导思想或者说建队理念,一方面它是总书记在国庆70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选择其中的第一个团结,当然寓意深远。另一方面,它更是新国足看重团队、看重团结的价值观体现,就像当初李铁接手国足时所说的那样,希望未来的国足是一支团结善战的队伍。由于主教练李铁的名字中正好有一个'铁'字,选择'团结是铁'作为本届国家队的标识,自然会被外界误以为是国家队专门围绕着李铁的名字而展开设计的。

当然,这次'团结是铁'的标识设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包装。在之前运动发展进入到21世纪的二零年代,中国男足国家队其实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一些必要的商业包装,而应该改变一下过去仅仅只是一个'成王败寇'代名词的习惯思维方式。

  '团建'的目的让球员有'归属感'

  米歇尔斯凭借超过7成的票数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纪最佳主帅

曾率荷兰男排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教练朱普·阿尔贝达曾应荷兰足协之邀出席过一个足球论坛,与荷兰足球教练们就'团队建设'问题进行交流。席间,他曾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团队建设的目的是要让球员有'归属感'。实际上,你和你的球员建造了某种意义上的房屋,而且你们都愿意合作来维护这栋房屋。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完美的,有些瓦片也许会掉落,但所有人需要有足够安全的感觉来维护这座房屋,需要享受互相分享的感觉。所以,动机、沟通和领导是团队建设是否成功的三大要素。你与球员是如何相处的?你们沟通吗?球员之间是如何相处的?还有,就是你如何引导这个过程和团队内部的关系的?又或者你喜欢装作不知、任由发展?'

当世界冠军教练里皮在离开之际都在感慨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中国球员不愿意到国家队'时,这其实是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国家队无法让我们的球员有一种'归属感',而外界又片面地指责我们的球员'缺乏荣誉感'、'只认钱',但凡正常的输球,就是一边倒地指责甚至谩骂球员。所以,这些年来,国家队在建设方面除了各种口号与横幅标语不断、反复强调要有'爱国思想'、'荣誉感'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

而且,当球队失利之时,面对失败,我们不是大胆地承认根本原因是我们中国国家队'团队建设'的失败,要么就是简单地将败因全部推卸给球员,要么就是简单地认为'教练不行'。所以,当世界冠军教练里皮来都'带不动'时,外界又悲观地认定'中国足球没救了'!

根据荷兰已故功勋教练米歇尔斯的理论,'团队建设'可分为两部分:场上团队建设过程和场下团队建设过程。他强调,尽管这两个部分是可以区分开来的,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如同里皮到来之后,或许可以让场上团队建设过程更趋完善,包括具体的技战术安排、整体打法以及球员的执行,但场下团队建设过程依然存在着缺陷,甚至是制约了场上团队建设过程。

标签: 团队 国家队 中国男足 李铁 建设

分享按钮